2023年的“五一”,见证消费市场复苏的一个假期

Moho Mall

//消费复苏是2023年的明确方向//

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4.5%。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,同比增长5.8%,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.7%。3月份,中国消费复苏步伐明显加快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.6%,表现超出市场预期。

今年一季度国内信贷扩张速度加快,政策驱动消费信贷需求增加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、研究员张承惠表示,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.5%,超出不少人的预期,这其中主要拉动力是消费的补偿性增长。尤其在经济复苏过程中,消费金融起着重要杠杆作用。

中信证券研报表示,2023年3月社会零售同比增长10.6%,好于市场预期,剔除低基数因素,两年平均增速环比有所放缓。一方面2月存在积压消费需求释放基数相对较高,另一方面也反映居民消费意愿仍在恢复中,消费总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,这符合之前对复苏演进节奏的判断:从短期的快速修复到渐进回升再到冲高表现。

“五一”假期及暑期传统旺季,从目前在线旅行社(OTA)渠道预订来看,长线游明确复苏,一线热门景区客流量快速攀升,海南市场仍维持较热状态,各地酒店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、价格弹性显著,餐饮行业同样有望回暖。整体来看,景气回升明确。相比商品零售,服务消费后期修复弹性更大。“消费复苏”是2023年明确方向,短期子行业的景气度趋势对行业表现重要。

上海购物中心协会近期发布的《上海购物中心2022—2023年度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上海拟新开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达45家,面积超300万平方米,为近三年来最多的一年。因为一些原本在前两年完工开业的项目受疫情影响延迟到了今年。2023年,上海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总量将超过400家

从短期需求及长期客群结构的转变看,传统的运营模式及业态已无法满足,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一”不匹配“。因此,去年下半年开始,上海各大购物中心拒绝“摆烂”,频繁调改品牌及业态。从近期调研的样本项目看,调改方向主要为餐饮(占比46%),零售(占比34.6%),且多数为区域首店

各类业态首店成为各购物中心恢复市场信心,促进消费回暖的重要助推器。据中商数据显示:2022年虽然疫情影响严重,一些商户撤场,空铺增多,但也为引入更多首店提供了场地空间和机会,据统计全年引入各类首店1073家,与上年持平,其中全球首店11家,全国首店133家;餐饮业态首店最多,达747家,占70%,零售业态类首店251家,占23%,其它文娱体验业态类首店75家,占7%;苏河湾万象天地、前滩太古里、天安千树、环球港、瑞虹天地太阳宫、静安嘉里中心、新天地、五角场万达广场、芮欧百货、正大广场等购物中心(广场)位列首店数前十,首店经济已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。

为了减少因疫情对购物中心的损失和影响,各购物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业态创新,吸引新消费。

一是将时尚潮流与百年文化底蕴融合,焕发新内涵,张园改建潮流品牌园,今朝八弄的人文历史展现等吸引了大批既热爱文物历史,又向往新品味的消费者,主动把握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趋势,挖掘增加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模式,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;

二是充分利用政策,促进消费,凡有空余场地的购物中心均开展新能源车售展活动,据统计,2022年新能源车总销售额649.8亿,同比增加59.4%;

三是抓住元宇宙概念的虚拟新形态,向消费者展示好奇好玩,既紧贴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;

四是三年的疫情催生了人们走向大自然大健康的向往,户外运动、露营、萌宠等成新消费热点,百联世博购物中心利用世博轴屋顶组织露营活动,百联又一城的真冰场组织冰上健身运动,太古里、七宝万科的屋顶健跑活动,以及红星美凯龙金桥店屋顶的跑马场等大受消费者欢迎;五是万物皆可咖啡,烘焙跨界是消费者喜爱的新场景,亨受的不仅是咖啡,更是一种氛围、一种文化,也为疫情防控中的人们带上了些许乐趣。

比较列表

比较